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ython网络爬虫(三)——爬虫攻防

  爬虫是模拟人的浏览访问行为,进行数据的批量抓取,当抓取的数据量逐渐增大时,会给被访问的服务器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崩溃。换句话说就是,服务器是不喜欢有人抓取自己的数据的,那么,网站方面就会这队这些爬虫者采取一些反爬策略。
  服务器识别爬虫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检查连接的User-Agent来识别到底是浏览器访问还是代码访问的。如果是代码访问的,当访问量增大时,服务器其就会直接封掉来访IP。
  在进行访问时,我们在开发者环境下不仅可以找到URL、Form Data,还可以在Request Headers中构造浏览器的请求头,封装自己。服务器识别浏览器访问的方法就是判断ketwor是否为Request是否为Request Headers下的User-Agent。因此,我们只需要构造这个请求头的参数,创建请求头部信息。
  至此,很多读者会认为修改User-Agent很简单,但是正常人1秒钟看一张图,而爬虫1秒钟可以抓取好多张图,比如1秒钟抓取上百张图,那么服务器的牙利必然会增大。也就是说,在一个IP下批量访问、下载图片,这种行为不符合正常人类的行为,肯定要被封掉IPP。其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统计每个IP的访问频率,该频率超过阈值就会返回一个验证码,如果真的是用户在进行访问,用户就会填写验证码,然后继续访问,如果是代码在进行访问,就会被封掉IP。
  解决以上问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常用的增设延时,每3秒钟抓取一次,但是,我们写爬虫的目的是为了高效批量抓取数据,这里设置3秒钟抓取一次,效率未免太低。其实,还有一种更重要的解决方法,那就是本质上解决问题。
  不管如何访问,服务器的目的就是查出那些为代码访问,然后封掉IP,为了避免被封掉IP,在数据采集时经常使用代理,当然,requests也有相应的proxies属性。
  首先护肩自己的代理IP池,将其以字典的形式赋值给proxies,然后传输给requests。
  数据存储一般发生在获取到网页的HTML或数据之后,未经过清洗和组织的数据是必须要保存的资料。保存好这些资料后,再写清洗和组织数据的脚本,将数据提取出来重新存入数据库或数据表中。


http://www.mrgr.cn/news/16536.html

相关文章:

  • 【算法】前缀和例题讲解
  • 基于STM32的智能物料运载小车:OpenMV和OpenCV结合图像识别与运动控制算法优化(代码示例)
  • diffusion 模型gguf量化使用案例,支持CPU运行
  • 代码改进
  • Claude3,Claude3.5最新开通教程及其优势,开启AI新时代的全能战士
  • Kaggle竞赛:Rossmann Store Sales第66名策略复现
  • 算法-最长连续序列
  • important vocabulary of noun - node
  • Unity编辑器扩展之Scene视图扩展
  • 【计算机组成原理】3.2.0+3.2.3 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 基于asp.net的中小学选课系统源码access数据库
  • 怎么用AI做视频总结?
  • 2024/8/31 笔记
  • 链路聚合基础笔记
  • PMP–知识卡片--SCQA金字塔表达
  • 【Rust光年纪】深入了解Rust语言库:从异步编程到网络协议实现一网打尽
  • 非 congda 环境 ubuntu 22.04 源码编译安装 pytorch 并初步检查可用性
  • 【计组 | Cache原理】讲透Cache的所有概念与题型方法
  • 【使用 Python 的 Scapy 库解析网络数据包的一般步骤】
  • 独孤思维:自己不认可的项目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