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通信协议的选择:UART、SPI、I2C与CAN的比较

目录

第一章 通信协议概述

1.1 UART概述

1.2 SPI概述

1.3 I2C概述

1.4 CAN概述

第二章 UART、SPI、I2C和CAN的特点比较

2.1 传输速率比较

2.2 通信距离比较

2.3 误码率比较

2.4 干扰性能比较

2.5 硬件成本比较

第三章 应用场景分析

3.1 UART应用场景

3.2 SPI应用场景

3.3 I2C应用场景

3.4 CAN应用场景

第四章 协议选择的考虑因素

4.1 传输速率需求

4.2 通信距离和误码率要求

4.3 干扰环境和硬件成本

4.4 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第一章 通信协议概述

1.1 UART概述

UART,即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是一种在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间实现串行通信的广泛应用的协议。它依靠异步通信方式,无需时钟信号同步,而是借助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及停止位等信号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UART的通信机制相对简洁,仅需两根信号线——TX(发送)和RX(接收),便能完成数据的双向交换,这一特点使其在短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场合中尤为适用。

在实际应用中,UART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例如,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UART通信方案,该方案不仅实现了PC与LM3S8962之间的准确通信,还展现出了低成本、高速率及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此外,UART的协议转换功能也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如通过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设计,实现了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帧协议的转换,提升了数据处理的灵活性。

UART的通信能力不仅限于单一设备间的简单数据交换,它还能在多种设备和系统间搭建起复杂的通信网络。例


http://www.mrgr.cn/news/42353.html

相关文章:

  • 各省-城镇化率(2001-2022年)
  • CSP-X复赛基础框架
  • 大数据分析案例-基于逻辑回归算法构建抑郁非抑郁推文识别模型
  • C++——输入一个2*3的矩阵, 将这个矩阵向左旋转90度后输出。(要求:使用指针完成。)
  • list的模拟实现
  • 实现TCP Connect的断线重连机制:策略与实践
  • C++ 语言特性13 - 强枚举类型
  • 银河麒麟V10如何关闭定期锁屏功能?
  • C++网络编程之TCP协议
  • 0基础学习CSS(十六)尺寸和Display(显示) 与 Visibility(可见性)
  • 前缀和——从LeetCode题海中总结常见套路
  • Python 循环跳出模式
  • WarehouseController
  • CSS3--美开二度
  • 被字节恶心到了
  • 【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深入探索Redis Cluster:打造高效、可扩展的数据集群
  • 《三体》中的“咒语”的 Python实现
  • 基于Springboot+Vue的饮食营养管理信息系统(含源码数据库)
  • Linux之实战命令25:xargs应用实例(五十九)
  • Linux编辑器Vim与Nano之全面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