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Python(三)——列表

文章目录

  • 创建列表
  • 访问下标
  • 遍历列表元素
  • 新增元素
  • 查找元素
  • 删除元素
  • 连接列表
  • 切片操作

创建列表

创建列表主要有两种方式

  • [ ]表示一个空的列表
a = []
print(type(a))  # <class 'list'>
print(a)        # []
  • 通过list()的方式来创建一个空列表
a = list()
print(type(a))  # <class 'list'>
print(a)        # []
  • 设置初始值, 可以直接写在[ ] 当中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 # [1, 2, 3, 4, 5]
  • 与C++、Java不同的是,Python中可以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
alist = [1, 'hello', True]
print(alist) # [1, 'hello', True]

访问下标

  • 可以通过下标访问操作符[ ]来获取到列表中的任意元素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2]) # 3
  • 通过下标还能修改元素的值
alist = [1, 2, 3, 4]
alist[2] = 100
print(alist) # [1, 2, 100, 4]
  • 下标超出列表的有效范围, 会抛出异常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100]) #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 下标可以取负数. 表示 “倒数第几个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3]) # 4
print(alist[-1]) # 4

遍历列表元素

  • 使用 for 循环
alist = [1, 2, 3, 4]
for elem in alist:print(elem)
  • 使用 for 按照范围生成下标, 按下标访问
alist = [1, 2, 3, 4]
for i in range(0, len(alist)):print(alist[i])
  • 还可以使用 while 循环. 手动控制下标的变化
alist = [1, 2, 3, 4]
i = 0
while i < len(alist):print(alist[i])i += 1

新增元素

  • 使用 ``append```方法,尾插一个元素

这里同样可以追加不同类型的数据

alist = [1, 2, 3, 4]
alist.append('cxy') 
print(alist) # [1, 2, 3, 4, 'cxy']
  • 使用insert 方法, 向任意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其中index为要插入的位置,其以及后面的数据向后移动

alist = [1, 2, 3, 4]
alist.insert(1, 'cxy')
print(alist) # [1, 'cxy', 2, 3, 4]

查找元素

  • 使用in操作符, 判定元素是否在列表中存在. 返回值是布尔类型
alist = [1, 2, 3, 4]
print(2 in alist) # True
print(10 in alist) # False
  • 使用index 方法, 查找元素在列表中的下标. 返回值是一个整数(下标). 如果元素不存在, 则会抛出异常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index(2)) # 1
print(alist.index(10)) # ValueError: 10 is not in list

删除元素

  • 使用pop方法进行尾删除
alist = [1, 2, 3, 4]
alist.pop()
print(alist) # [1, 2, 3]
  • 若给``pop```传参,即按照其下标删除
alist = [1, 2, 3, 4]
alist.pop(2)
print(alist) # [1, 2, 4]
  • 使用 remove方法, 按值删除
alist = [1, 2, 3, 4]
alist.remove(2)
print(alist) # [1, 3, 4] 

连接列表

  • 使用 + 将两个列表拼接
    +号连接的是一个新链表,不回影响a、b链表
alist = [1, 2, 3, 4]
blist = [5, 6, 7]
print(alist + blist) # [1, 2, 3, 4, 5, 6, 7]
  • 使用extend 方法, 相当于把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列表的后面

a.extend(b) , 是把 b 中的内容拼接到 a 的末尾. 不会修改 b, 但是会修改 a.

alist = [1, 2, 3, 4]
blist = [5, 6, 7]
alist.extend(blist)
print(alist) # [1, 2, 3, 4, 5, 6, 7] a被修改
print(blist) # [5, 6, 7] b未被修改

切片操作

通过下标操作是一次取出里面第一个元素
通过切片, 则是一次取出一组连续的元素, 相当于得到一个 子列表

  • 使用[ : ] 的方式进行切片操作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1:3]) # [2, 3]

alist[1:3]中的1:3 表示的是 [1, 3) 这样的由下标构成的前闭后开区间

  • 切片操作中可以省略前后边界
alist = [1, 2, 3, 4]
print(alist[1:]) # 省略后边界, 表示获取到列表末尾  [2, 3, 4]
print(alist[:-1]) # 省略前边界, 表示从列表开头获取  [1, 2, 3]
print(alist[:]) # 省略两个边界, 表示获取到整个列表 [1, 2, 3, 4]
  • 切片操作还可以指定 “步长” , 也就是 “每访问一个元素后, 下标自增几步”

步长还可以是负数, 此时是从后往前进行取元素. 表示 "每访问一个元素之后, 下标自减几步"

alist = [1, 2, 3, 4, 5, 6, 7, 8, 9, 10]
print(alist[::1]) # [1, 2, 3, 4, 5, 6, 7, 8, 9, 10]
print(alist[::2]) # [1, 3, 5, 7, 9]
print(alist[::3]) # [1, 4, 7, 10]
print(alist[::5]) # [1, 6]
  • 切片时下标越界问题

如果切片时填写的下标超出了有效范围,运行程序后不会抛异常,而是尽可能把符合要求的元素提取出来

a = [1, 2, 3, 4, 5, 6, 7, 8, 9, 0]
print(a[1:100])  # [2, 3, 4, 5, 6, 7, 8, 9, 0]

http://www.mrgr.cn/news/41519.html

相关文章:

  • JavaScript for循环语句
  • npm包管理深度探索:从基础到进阶全面教程!
  • UniVue大版本更新:UniVue2.0.0-preview
  • 枫叶MTS格式转换器- 强大、操作简单的MTS、M2TS视频转换工具供大家学习研究参考
  • 老年人最真实的养老需求
  • 【GESP】C++一级练习BCQM3022,输入-计算-输出-3
  • Mysql 索引底层数据结构和算法
  • IDEA 设置自动定位文件
  • 【分布式微服务云原生】如何在ActiveMQ中优雅处理提前支付的延时订单
  • MySQL高阶2066-账户余额
  • 小白必看web专题!AWVS漏洞扫描安装部署(全网最详细)
  • 消息队列RabbitMQ
  • overleaf的使用[12]:管理复杂文档结构
  • MySQL进阶篇 - 存储引擎
  • 【计算机科研方法指南】- 读书笔记《学术咸鱼自救指南》+于老师科研课
  • CSS文本外观属性(12个案例+代码实现+效果图)
  • ACP科普:SoS不是救命
  • mindsearch run 本地服务
  • 【网络安全 | Java代码审计】某Blog系统
  • vbs读取excel内容的代码-编辑代码,查找并在以下位置xls文件路径-供大家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