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 七大原则(二)-- 接口隔离原则
1 基本介绍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简称ISP)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在实际应用中,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将臃肿的接口拆分为更小、更具体的接口,从而减少客户端的依赖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

类 A 通过接口 Interface 依赖类 B,
类 C 通过接口 Interface 依赖类 D,
如果接口 Interface 对于类 A 和类 C来说不是最小接口,
那么类 B 和类 D 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2 处理方法
将接口 Interface1 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这里我们拆分成 3 个接口),类 A 和类 C 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public class Segregation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使用一把A a = new A();// A 类通过接口去依赖 B 类a.depend1(new B()); a.depend2(new B());a.depend3(new B());C c = new C();// C 类通过接口去依赖(使用)D 类c.depend1(new D()); c.depend4(new D());c.depend5(new D());}
}// 接口 1
interface Interface1 {void operation1();
}// 接口 2
interface Interface2 {void operation2();void operation3();
}// 接口 3
interface Interface3 {void operation4();void operation5();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2 {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B 实现了 operation1");}public void operation2() {System.out.println("B 实现了 operation2");}public void operation3() {System.out.println("B 实现了 operation3");}}class D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3 {public void operation1() {System.out.println("D 实现了 operation1");}public void operation4() {System.out.println("D 实现了 operation4");}public void operation5() {System.out.println("D 实现了 operation5");}
}class A {// A 类通过接口 Interface1,Interface2 依赖(使用) B 类,但是只会用到 1,2,3 方法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i.operation1();}public void depend2(Interface2 i) {i.operation2();}public void depend3(Interface2 i) { i.operation3();}
}class C {// C 类通过接口 Interface1,Interface3 依赖(使用) D 类,但是只会用到 1,4,5 方法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i.operation1();}public void depend4(Interface3 i) {i.operation4();}public void depend5(Interface3 i) {i.operation5();}
}
3 注意事项
3.1 避免接口过多
- 问题分析:过度细化接口可能导致接口数量过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开发人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理解和维护这些接口。
- 解决建议:合理划分接口粒度,避免过细的拆分,确保接口既职责单一又不致过多。
3.2 管理兼容性
- 问题分析:随着接口数量的增加,接口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开发人员需确保各个接口之间不出现冲突或冗余。
- 解决建议:制定明确的接口设计规范,定期审查和维护接口以确保其一致性和兼容性。
3.3 考虑性能影响
- 问题分析:细化的接口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因为每次调用接口时都需要进行额外的类型检查和转换操作。
- 解决建议:在细化接口的同时,考虑性能因素,合理设计接口结构以减少额外开销。
4 总结
综上所述,接口隔离原鼓励将臃肿庞大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更具体的接口,让客户端(使用接口的类)只依赖于它实际需要的接口方法。不仅有助于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还能显著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实际应用中,合理运用这一原则,可以构建出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