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OIDC6-OIDC 授权流程类型

         OpenID Connect(OIDC)支持三种主要的授权流程(Authorization Flow),分别是授权码流程(Authorization Code Flow)、隐式流程(Implicit Flow)和混合流程(Hybrid Flow)。这些流程用于管理访问用户身份信息和受保护资源的过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每种流程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交换和传递ID TokenAccess Token

1.授权码流程(Authorization Code Flow)

1.1. 工作原理

    授权码流程是最常用的流程,特别适合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程序或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它使用服务器端与身份提供者(IdP)进行交互,从而安全地交换令牌。

1.2.流程步骤:

         1)用户登录请求: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应用程序将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的授权页面。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页面上输入凭据(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

         3)发放授权码:身份验证成功后,身份提供者将用户重定向回应用程序,同时附带一个授权码(Authorization Code

         4)交换授权码:应用程序向身份提供者的令牌端点发送请求,使用授权码交换ID TokenAccess Token

         5)验证ID Token:应用程序验证ID Token并确认用户身份。

         6)使用Access Token:使用Access Token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1.3.优点

         1)更安全,因为ID TokenAccess Token通过服务器端传递。

         2)不直接暴露令牌到浏览器。

         3)适合长生命周期的令牌(例如需要刷新令牌的场景)。

1.4.适用场景

         1)服务器端Web应用程序

         2)后端服务之间的交互

2.隐式流程(Implicit Flow)

2.1.工作原理

         隐式流程将ID TokenAccess Token直接传递到客户端(如浏览器),而不需要通过后端服务器。这种流程适用于纯前端应用程序,如单页应用(SPA)。由于令牌在浏览器中直接暴露,因此隐式流程不如授权码流程安全。

2.2.流程步骤

         1)用户登录请求: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应用程序将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的授权页面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页面上输入凭据进行登录

         3)发放ID Token/Access Token:身份验证成功后,身份提供者立即通过浏览器重定向并返回ID TokenAccess Token(无需授权码)。

         4)验证ID Token:客户端应用程序在浏览器中验证ID Token并确认用户身份。

         5)使用Access Token:使用Access Token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2.3.优点

         1)简化流程,减少网络请求,无需额外的授权码交换步骤。

         2)适合前端单页应用程序(SPA)。

2.4.缺点

         1)安全性较低:因为令牌直接暴露给客户端,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如Token被截取或篡改。

         2)不能刷新令牌(Refresh Token不支持隐式流程)。

2.5.适用场景

         单页应用(SPA)

         移动或桌面应用程序,但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

3.混合流程(Hybrid Flow)

3.1.工作原理

         混合流程结合了授权码流程和隐式流程的优点,允许在身份验证时同时返回授权码部分令牌(如ID Token),但最终的Access Token仍通过服务器端交换。这种流程提供了较高的灵活性,可以适应需要即时ID Token的场景,同时保持更高的安全性。

3.2.流程步骤

         1)用户登录请求: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应用程序将用户重定向到身份提供者的授权页面。

         2)用户身份验证:用户在身份提供者页面上输入凭据进行登录。

         3)发放授权码和ID Token:身份验证成功后,身份提供者通过浏览器重定向,返回一个授权码ID Token

         4)交换授权码:应用程序使用授权码向身份提供者请求Access Token

         5)使用Access Token:使用Access Token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3.3.优点

         1)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因Access Token在后端交换。

         2)同时可以快速获取ID Token,便于应用程序立即确认用户身份。

         3)可以与前端和后端应用程序一起使用。

3.4.缺点

         实现相对复杂,尤其是需要处理多种Token交换机制。

3.5.适用场景

         1)需要即时ID Token的应用程序

         2)Web应用程序和单页应用混合架构


http://www.mrgr.cn/news/38276.html

相关文章:

  • 数据特征工程:如何计算块熵?| 基于SQL实现
  • SpringCloud-EurekaClient
  • 继承实现单例模式的探索(一)
  • 探索基因奥秘:汇智生物如何利用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测序技术革新农业植物基因组研究?
  • 反距离加权插值(IDW)讲解与MATLAB代码
  • 多模态——基于XrayGLM的X光片诊断的多模态大模型
  • 深度学习实战TT100K中国交通标志检测【数据集+YOLOv5模型+源码+PyQt5界面】
  • Go语言切片复习记录
  • 一次眼睛受损然后恢复的过程
  • 机械键盘驱动调光DIY--【DAREU】
  • 不知道孩子用的台灯哪个牌子好?家长买灯看护眼台灯十大排名!
  • BAAI 团队发布多模态模型 Emu3
  • 如何选择主数据管理系统平台
  • PCL uniform_sampling均匀采样抽稀
  • 【React】react项目中的redux使用
  • 基于SpringBoot+Vue的高校实习管理系统
  • 【机器学习】ID3、C4.5、CART 算法
  • Linux oracle数据库静默安装
  • 宝塔frp配置
  • 知识付费APP开发指南:基于在线教育系统源码的技术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