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业单项冠军到领航企业群,深圳要如何发力?
近日,工信部公示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名单,深圳有29家企业入选,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至此,深圳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已累计总量95家,居全国城市第二。与位居第一位、上榜总数104家的宁波之间,距离进一步缩小。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具备怎样的资质?他们可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怎样的新动能?深圳如此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涌现,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该如何加快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群,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教授龚晓峰进行深度解读。
深圳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已累计达95家
据悉,位于南山区的这家企业,以“LED小间距COB显示屏”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LED间距是像素点间的距离,该企业已经将点间距缩小至0.4毫米,使LED显示屏有更高的清晰度、更强的防震、防撞以及超广视角等性能。
本次公布的深圳市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涵盖智能制造、激光、LED显示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各企业获评产品的平均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40%,平均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30%,超过半数企业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而从研发投入看,29家企业2020—2022年平均研发经费支出超5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5.42%,接近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研发投入占比6%的水平。
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名的企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塔尖企业”。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认定,重点评估企业在专业发展、市场竞争、自主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制造业单项冠军越来越多
在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看来,深圳再添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已累计超过90家,说明深圳制造业在这些细分领域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这不仅体现了深圳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制造业细分领域的比重和竞争力,还展示了全球市场的含“深”度,同时说明深圳新旧动能转换比较快。
“全国工业小类有666种,如果每一个工业小类都有一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圳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就会有不断的接续,活力和竞争力就会持久保持下去,城市的魅力就会越来越强。”龚晓峰说。
制造业单项冠军不断涌现是深圳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战略的成果
龚晓峰认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不断涌现,是深圳长期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战略的成果。
深圳深入实施“20+8”产业集群规划,连续两年实现工业(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双第一”,这是量的基础,也是质的基础。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集中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的态势。全国前年公布了首批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省有7个,深圳占了4个。有这些基础,才有亮眼成绩。
深圳加快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群
从深圳新增的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来看,有不少通过梯度培育,从“小巨人”晋级为单项冠军的企业,例如昂纳科技、立讯精密、吉阳智能、康冠科技等。这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则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多的现象。
近年来,深圳不断强化“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队培育体系。
据了解,截至目前,深圳“小巨人”企业总数累计达到752家,深圳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0家。
同时,上榜的29家企业“资历”也很深。例如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专注于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领域;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成立了将近30年,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各种专业照明设备的企业。
培育领航企业群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引进与培育相结合
未来,深圳该如何加快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群?
对此,龚晓峰提出了三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做企业。
2、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引进国际国内大企业,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使得大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小企业铺天盖地。要吸引国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头部企业来深圳发展。
3、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深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宜创、宜游的环境,让高端人才集中精力创业创新,赋能“20+8”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结语:目前,我国仅有157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远低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1.2万家。由此可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含金量之高。经过共计八个批次,深圳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这一次更是以29家的抢眼数字,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未来的深圳,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群将加速培育,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