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行为型

1. 介绍

1.1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一个对象状态的改变可以自动通知并更新依赖于它的多个对象。观察者模式的关键在于,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使得一个对象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其他对象,但可以通过通知机制间接影响它们。

观察者模式通常由两个主要角色组成:

  • 主体(Subject):也称为被观察者,它维护一组观察者并负责通知它们状态的变化。
  • 观察者(Observer):注册到主体上,当主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观察者会被通知。
1.2 优缺点

优点:

  • 松耦合:观察者和主体之间的依赖性较低,主体不需要知道观察者的具体实现,反之亦然。
  • 动态更新:观察者可以在运行时注册或取消订阅,实现动态响应。
  • 符合开闭原则:通过添加新的观察者类,可以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扩展系统功能。

缺点:

  • 性能问题:如果观察者数量很多,通知所有观察者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尤其是同步通知的情况下。
  • 通知顺序难以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确保观察者的通知顺序,这在观察者模式中不易实现。
  • 可能导致循环依赖:如果观察者和主体之间有双向依赖关系,可能会引发循环依赖问题。

2. 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 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而且对象数量未知或动态变化。
  • 事件驱动的系统,如 GUI 事件处理系统、实时数据更新、订阅-发布系统等。
  • 需要提供通知机制,当某些数据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其他相关对象能够自动响应。

示例场景:

  • 新闻订阅系统:当有新新闻发布时,所有订阅者(观察者)都会收到通知。
  • 股票市场监控:当股票价格变化时,所有注册的投资者(观察者)都会收到通知。
  • GUI 事件处理:按钮点击、文本框输入等事件可以通知所有注册的监听器(观察者)。

3. Java实现示例

以下是一个使用观察者模式的简单示例,模拟新闻发布系统: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观察者接口
interface Observer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 具体观察者类:订阅者
class Subscriber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Subscrib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System.out.println(name + " received update: " + message);}
}// 主题接口:被观察者
interface Subject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void notifyObservers();
}// 具体主题类:新闻发布系统
class NewsPublisher implements Subject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 = new ArrayList<>();private String news;public void setNews(String news) {this.news = news;notifyObservers(); // 新闻发布后通知所有观察者}@Override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add(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s.remove(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 {for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observer.update(news);}}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Examp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sPublisher newsPublisher = new NewsPublisher();// 创建订阅者Observer subscriber1 = new Subscriber("Subscriber 1");Observer subscriber2 = new Subscriber("Subscriber 2");// 订阅新闻newsPublisher.registerObserver(subscriber1);newsPublisher.registerObserver(subscriber2);// 发布新闻newsPublisher.setNews("Breaking News: Observer Pattern in Java!");}
}

4. Spring中的使用场景

在 Spring 框架中,观察者模式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中。

  • Spring 事件机制:Spring 提供了一个内置的事件机制,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是事件发布者,它负责发布事件,而 ApplicationListener 是事件监听器,它负责监听并响应事件。每当事件发布者发布一个事件时,所有注册的监听器都会被通知。

Spring 事件机制示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Eve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Liste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event.ContextRefreshedEve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自定义事件
class CustomEvent extends ApplicationEvent {public CustomEvent(Object source) {super(source);}@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Custom Event Occurred!";}
}// 自定义事件监听器
@Component
class CustomEventListen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CustomEvent> {@Overridepublic void onApplicationEvent(CustomEvent event) {System.out.println(event.toString());}
}// 在 Spring 上下文刷新时发布事件
@Component
class EventPublisher {private final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publisher;public EventPublisher(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publisher) {this.publisher = publisher;}@EventListenerpublic void handleContextRefresh(ContextRefreshedEvent event) {publisher.publishEvent(new CustomEvent(this));}
}

在这个示例中,当 Spring 上下文刷新时,EventPublisher 发布 CustomEvent,并由 CustomEventListener 监听和处理这个事件。这就是 Spring 中观察者模式的一个实际应用。


5. 总结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强大的行为型设计模式,特别适用于事件驱动的系统和需要动态通知机制的场景。在 Java 中,观察者模式的实现相对简单,但它提供了灵活性和扩展性,使系统在动态场景中能够轻松应对变化。

Spring 框架通过内置的事件机制广泛使用了观察者模式,尤其是在事件处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通过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低耦合的代码结构,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潜在的性能问题和复杂性,尤其是当观察者数量较多时。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规模来决定是否采用观察者模式。


http://www.mrgr.cn/news/16676.html

相关文章:

  • 前端面试——八股文
  • 【C++ Primer Plus习题】7.8
  • USER_RAM_AVERAGE_ACTIVITY
  • 集成电路学习:什么是Bootloader启动加载程序
  • day-45 全排列
  • ffmpeg源码分析(六)内存管理
  • 类图的关联关系
  • (备份)常用ASCII 8*8 点阵 以及查询显示字符的点阵
  • AI模型:追求全能还是专精?
  • 写给LLM新手的建议,让你少走2年弯路!
  • Day53 | Bellman_ford 队列优化算法(又名SPFA)bellman_ford之判断负权回路 bellman_ford之单源有限最短路
  • Python---包和模块
  • MySQL锁机制的介绍
  • 推理引擎测试-算力共享:test_inference_engine
  • 消息中间件:深入理解 Kafka的消息顺序和一致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第1版
  • X86架构(六)——硬盘访问与控制
  • 【百日算法计划】:每日一题,见证成长(006)
  • 客流预测 | 基于Transformer下车站点客流推断研究(Matlab)
  • RK3568笔记五十八:基于SIP的视频通话测试
  • Multi-UAV|多无人机、多场景路径规划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