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铭脑科学50讲:32,危险,如何应对恐惧和焦虑
王立铭脑科学50讲:32,危险,如何应对恐惧和焦虑
自己的学习笔记
1、中国传统医学所说的七情:
喜、怒、哀、思、悲、恐、惊
2、本能的恐惧
很多特殊的环境信号,都能引起动物的恐惧反应。
动物基因中,已经存储了对恐惧事物的识别描述,例如老鼠即使这辈子没见过猫,对猫的气味也是恐惧的。
作用机制,检测到危险信号,杏仁核会在最短时间内推动身体一连串的反映,为后续的战斗、逃跑或者僵住做准别。
我们人类的身体,也预设了一些恐惧信息的检测。
3、后天习得的恐惧
情绪的相关学习,直接作用在杏仁核内部,
我的理解,杏仁核本身有预设的恐惧信息信号,可以给后天添加新的恐惧信号留有存储空间,这就很智能,因为环境在变,如果没有可以后天学习的地方,那么只能依靠基因突变来增加杏仁核中的信息。
如果作用于未来的人工机器人,这种后天学习的机制,如何在神经网络中进行设计和记忆。
4、人类自己的恐惧
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好很多了,基本上遇不到猛虎、野兽等。但我们会自己制造恐惧,我们制造的恐惧,比更恐惧。
例如,别人的批评,谩骂,已经自己从批评谩骂往后的联想和回忆。恐惧及恐惧依附的事情如果够生动,在群人中传播来,那这份恐惧就是群体的恐惧。
5、针对自己,如何应对恐惧和焦虑
(1)离开产生恐惧情绪的环境
(2)通过健康的身体运动,调节体内激素,从身体内部减弱恐惧的感受
(3)通过冥想、放空等方式,从认知层面,让自己转移注意力,从恐惧状态脱离
这还是从环境、身体、头脑的三部分,合理与情绪共存。
自己的小结:
情绪很多时候不受自己控制,当我们可以主动感受情绪的产生、宣泄的过程,通过主动方式,干预下情绪的强度,让自己的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
干预方式,还是从环境、身体、头脑三方面出发。